close



龍應台祖籍中國湖南衡山,小時於高雄縣茄萣鄉成長。曾就讀臺南女中1974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1983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19911999間,她旅居德國,並於海德堡大學研究。在旅德期間與德國籍夫婿育有2子(2003離婚)。1999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2003秋,出任香港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2004八月出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20059,返回臺灣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並創立清華思想沙龍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198411月20龍應台的第一篇投書《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刊登,引起讀者的注意與回應。19853,「野火」成為固定專欄,社會文化評論《生了梅毒的母親》、《幼稚園大學》、《不會鬧事的一代》被廣為影印散發、張貼。198512,《野火集》集結出版,21天內重刷24版,創下出版界的紀錄[來源請求]。從此,龍應台成為華文世界知名文化人與公共知識份子;「野火」成為台灣1980年代其中一個代名詞。


1999年出版了《百年思索》之後,即應台北市馬英九的邀請,擔任台北市第一任文化局長。擔任文化局長期間,適逢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龍應台在政治上的舉措與發言,常遭政治立場對立的人批評為「政治立場保守」、「緬懷威權時代」。[來源請求]


[編輯] 核心價值觀


龍應台信奉民主自由主義[來源請求],在批評中共的文章裡寫道:「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迴轉的空間。這,在小方格窗裡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對小方格裡的混亂失望,不要忘記,真正的民主在生活裡,在方格以外的縱深和廣度裡。」。[1]



她也批判台灣的執政者:「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誠實是第一原則」[2];在面對中共的統治者時,她的文章裡這麼寫著:「你容不容許媒體獨立,你尊不尊重知識份子,你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細小的決定,都繫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3]


龍應台曾經說過:「我其實只是不相信,人權應該以政治立場來區隔。國民黨共產黨民進黨、他媽的黨,如果人的尊嚴不是你的核心價值,如果你容許人權由權力來界定,那麼你不過是我唾棄的對象而已。不必嚇我。」[4]


[編輯] 優雅的文字









本條目或章節的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本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討論頁



龍應台的文字優美,在書寫的格局、文辭的運用與對華文世界思維方式上,影響深遠。龍文對當代華文世界書寫文字的影響,最主要可以歸在「美」的部分。杜維運教授曾說:「史學家於歷史柔美的畫面,多著筆墨,以後人類歷史的的受益,非筆墨所能盡述。」好文章的文辭運用本就要有「美」的觀念,不能是一筆筆的流水帳,或是言不及義,或是自詡為大師者之唯以詈言為能事。


龍文讓白話文注入對文辭運用「美」的觀念。曹子建〈洛神賦〉中絕美的華麗辭藻,對美好事物的詠歎,深切影響漢文近兩千年,至今喜讀漢語文學者,無不醉心於其瑰辭璨文。近年來,龍文呈顯出極注重於行文的流暢與柔美之特質;《孩子你慢慢來》在優雅與纖柔的文字間,傳達她的思想與作為母親溫柔婉約的美麗畫面。


讀完《孩子你慢慢來》後,再對照龍應台本人所堅持的民主價值觀,那以小心翼翼扶持爭取不易的、可貴的民主體制之心理,就如同龍作為母親的身份,呵護小孩成長的過程,所傳達的價值與理念是一致的。


目前許多知名人士對龍文的評論,其觀點與實質而論,均極為膚淺,且都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斷章取義」存在,也就是說名人在做出評論與評價之前,並不曾完整地讀過龍文,對於龍的理念與想法,大家都是各取所需,這或許也是台灣學術界長期以來所存在的通病。


[編輯] 批評


龍應台的文章並非沒有爭議。蔡詩萍認為:「龍應台的文章,好看則好看矣;她的風險亦在『文勝於質』,過於簡化自己得到的資訊,亦過於簡化自己的推論、詮釋。」李敖認為:「龍應台不足論!實際上是用銀紙,漂亮的銀紙,包著個臭皮蛋。她是文章寫得非常好的一個人,但裡面的理論極為單薄。她關注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的。大的問題她不敢談,大的攻擊點她也不敢打,我認為她不足論。她是關心小市民的,但是關心得不夠細膩。」


2004,大陸作家余杰曾質問龍應台為何批香港台灣,不批中共?龍應台回應說:「我生長在臺灣,對臺灣的情況很熟悉,所以我能夠用最尖銳的語言來批評臺灣。但是,我沒有在大陸生活過,對大陸不熟悉,所以我無法更多地批評大陸,我不能在評論我不熟悉的地方的時候把話說得太滿。」。記者李勇說:「……龍應台與台灣李敖等大多數文人一樣,對中共政權不敢非議,更不敢批評。畢竟共產黨不是國民黨,也不是民進黨。這一點,龍應台們是十分清楚的。這次中共查封《冰點》,並非是對龍應台們有意見,而是因為廣州中山大學袁偉時教授發表了一篇『婉轉』批評中共歪曲事實的文章,使「黨和人民」不快……」(〈龍應台的膽量〉)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在〈我對中國知識分子有一點失望〉一文中指出:「《中國時報》刊出龍應台文章,大意是說,經過的觀察,她發現中國人其實不需要民主,民主對中國人沒什麼好處,只會帶來混亂跟經濟挫敗……台灣一些所謂大師批評台灣的時候,通通都是民主派、自由主義者;他們講到中國,卻突然變成民族主義者……他們有好幾把尺、好幾個標準,所以當中國主義強大起來,他們就背棄台灣價值。……」


台灣知名政論漫畫家魚夫曾批評她不應出任馬英九市長的文化局局長,國家好不容易出現出現一位傑出的獨立評論家,最後居然淪為御用官員,從此貼上了標簽,這在對留學西方國家,熟稔西方獨立評論的龍應台來說,應該是不可思議的。(《施主席,別鬧了!》)


前臺北市長馬英九遭貪污起訴前後,龍應台發表「誰在乎馬英九?」、「自首報告」,不計個人毀譽為馬英九「特別費」謀求「解套」。政治評論家司馬文武以「籌安會」要員稱之。


[編輯] 著作


·         《龍應台評小說》,爾雅出版社,1985.06


·         《野火集》,圓神出版社,1985.12


·         《野火集外集》,圓神出版社,1987.02


·         《人在歐洲》,時報文化公司,1988.06


·         《龍應台雜文精品》,楊際嵐編,﹙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


·         《從東歐看臺灣》,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1990


·         《龍應台評小說》,﹙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         《寫給臺灣的信》,圓神出版社,1992.01


·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時報文化公司,1994.03


·         《孩子你慢慢來》, 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4.03


·         《美麗的權利》,圓神出版社,1994.04


·         《人在歐洲》,﹙北京﹚三聯書店,1994


·         《在海德堡墬入情網》,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04


·         《乾杯吧﹐托瑪斯曼》,時報文化公司,1996.04


·         《龍應台自選集﹙卷一﹚野火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         《龍應台自選集﹙卷二﹚龍應台評小說》,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         《龍應台自選集﹙卷三﹚女子與小人》,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         《龍應台自選集﹙卷四﹚看世紀末向你走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         《龍應台自選集﹙卷五﹚在海德堡墬入情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         《我的不安》,時報文化公司,1997.09


·         《魂牽》,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09


·         《未完成的革命︰戊戌百年紀》,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         《啊!上海男人》,學林出版社,1998.1


·         《這個動蕩的世界》,汕頭大學出版社,1998.1


·         《百年思索》,時報文化公司,1999.08


·         《銀色仙人掌:龍應台小說集》,聯合文學,2003.12


·         《面對大海的時候》,時報文化公司,2004.01


·         《孩子,你慢慢來》,時報文化公司,2005.05


·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時報文化公司,2006.07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天地圖書,2006.11


[編輯] 注釋


1.      龍應台《你不能不知道的臺灣


2.      龍應台《品格》


3.      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4.      龍應台《一個主席的三鞠弓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個人介紹


·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個人介紹


·         國立清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只「應」天上有,返「台」清華逢


·         國立清華大學校園影像網——「如果我是台灣的大學生」演講圖片


[編輯] 龍應台部分作品


·         龍應台部分作品集


·         網上閱讀龍應台文章


·         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


·         請問雅典在哪裡?


·         中時電子報:野火再燃——龍應台城市文化效應


·         為臺灣民主辯護—與華人世界對話


·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編輯] 相關評論


·         為再燃野火的龍應台辯護


·         認識臺灣,也要認識大陸與世界——評龍應台文章


·         你不知道的台灣——讀龍應台「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有感


·         和解的壁壘:評龍應台的「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建良 的頭像
    林建良

    DIY玩化學

    林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