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白藥+蜂蜜-對付褥瘡有一套
朱曉平
 

 

 
雲南白藥+蜂蜜-對付褥瘡有一套
症狀:褥瘡

 

 

  老偏方:先用碘酒清潔瘡面,並用無菌棉花棒蘸取生理食鹽水,擦淨瘡面及周圍皮膚。再用雲南白藥1~3克,加蜂蜜3.5倍量調成糊狀,用棉花棒蘸糊,塗在患處,外用乾淨紗布覆蓋,最後用藥用透氣膠帶固定,每日換藥1次。

 

  褥瘡是長期臥床、坐輪椅,以及術後患者經常出現的併發症,是身體組織遭受外部壓力,出現的局部缺血性損害,現多稱為「壓力性潰瘍」,在歐美各國則泛稱「壓迫性潰瘍」。

  2個月前,我就遇到一位70歲的褥瘡患者曾媽媽。她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關節已變形,失去活動能力,癱瘓臥床3年,家屬請看護在家照料。但看護專業知識不足,不常幫患者翻身、按摩,結果曾媽媽的屁股長了個褥瘡,一翻身就痛得大叫,試了很多藥,但褥瘡始終無法痊癒。

  曾媽媽的女兒也為自己沒有好好照顧母親,感到很愧疚。由於她曾經是我的病患,於是又專程來找我諮詢,看看有沒有治療褥瘡的方法。

  褥瘡產生的主因,是由於局部組織長期臥床受壓迫而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致使組織血脈瘀阻、潰爛、壞死。其病理改變,主要是局部組織細胞的缺血、缺氧以致壞死。治療應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為主。

  我聽說曾媽媽已用過多種藥物,故推測常規的方法對她應已無效,於是推薦一個偏方給她,並叮囑其女兒,此方需要細心照料,每天實施才行。

  方法:先用碘酒清潔瘡面,並用無菌棉花棒蘸取生理食鹽水,擦淨瘡面及周圍皮膚。再用雲南白藥1~3克,加蜂蜜3.5倍量調成糊狀,用棉花棒蘸糊,塗在患處,外用乾淨紗布覆蓋,最後用藥用透氣膠帶固定,每日換藥1次。

  雲南白藥為黃色或淺棕色粉末,主要成分為三七、冰片、麝香等。三七通脈行瘀、和營止血、行瘀血而歛新血;麝香可活血通經、止痛;冰片清熱止痛兼生肌。

  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三七可消炎、耐缺氧;麝香有消炎、抗菌之效;冰片具有止痛與溫和的防腐作用。

  臨床實驗證實,雲南白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引發的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具可促進纖維成長細胞,和血管皮內細胞的生成,並加速血管生長及結締組織增生,達到促進傷口癒合之效。

  蜂蜜在此方中的地位,可能比雲南白藥還重要。<本草綱目>記載:「蜂蜜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而性溫,故能溫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臨床實驗證實,蜂蜜對鏈球菌、葡萄球菌、白喉等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減少滲出、減輕疼痛,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及組織再生。

  蜂蜜因富含果糖、葡萄糖、蔗糖、有機酸、菸鹼酸、乙醯膽鹼,以及維生素A、D、E等營養物質,故可提高血漿蛋白濃度,增強身體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加速褥瘡癒合。

  使用蜂蜜還有一個好處-現在流行的創傷「濕性環境」理論認為,應該為缺血的潰瘍面營造一個濕性環境,須具有透氣功能,同時兼具抗滲出、防止創面組織浸泡,及殺菌等作用,蜂蜜濕敷正好符合「創面濕性癒合」(主張濕性環境較乾性環境之癒合速度快2倍)理論。

  曾媽媽的女兒決定回去之後,便讓母親試用此方。1週後,她打電話給我,說敷藥後很有效,如今褥瘡已經開始好轉,有新鮮的肉芽長出,我要她繼續使用。

  1個月後,褥瘡已經完全痊癒。看著母親的痛苦減輕不少,曾媽媽的女兒終於鬆了一口氣。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4》朱曉平◎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林建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